政讯通中心

手机APP越界 法律必须出鞘

发布时间:2021-03-18 14:04:21  作者:佚名   来源: 河北消费维权网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移动互联网和各类手机应用背后的使用权限与隐私问题也逐渐引起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为维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中国消费者协会于今年8月至10月开展了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工作。11月28日,中消协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10类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情况,其中91款App涉嫌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据11月30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此番测评报告的发布,进一步坐实了人们对于App过度采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猜测和担忧。测评结果显示,47款App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其中34款App没有隐私条款。

    《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

    由此可见,一些手机App运营商不经用户同意过度收集隐私信息自用或与他人共享,甚至偷偷转让他人使用,已不仅是商业不诚信等道德范畴的事情,而是涉嫌违法法律法规的问题,涉嫌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等。

    《网络安全法》还规定,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违反规定侵害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对企业、企业负责人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等,直至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严重构成犯罪的,还需要由公安机关等进行司法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类似手机App侵犯个人隐私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不自今日始,而是早就存在的问题,也受到了各方一轮又一轮的挞伐。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一问题还是得不到有效解决。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舆论质疑多、相关部门揭露多、口头警告限期改正或简单下架多,但真正严厉经济处罚、责令停业整顿等严重处罚的少,挠痒痒处理有余,严肃、严厉执法不足。违规收益可观,但违规成本却很小甚至没有,当然难以遏制手机App频繁“踩过界”。

    手机App频繁越界,法律必须及时出鞘。面对此次的超九成手机App集体越界,不管是就事论事,还是为以儆效尤,都需要及时祭出法律之剑,对违法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隐私的手机App进行及时严肃的处理。


原文链接:http://www.heb315.org.cn/news/view?id=1368

上一篇:全力做好疫情期间消费者权益保护 下一篇:天津出租车乱象调查:喊座、揽客、拼客成链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打假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打假网 sndj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